歐蘭多:一部穿越三百年的性別流動史詩

點閱:2689

譯自:Orlando:a biography

其他題名:一部穿越三百年的性別流動史詩 一部穿越300年的性別流動史詩

作者:維吉尼亞.吳爾芙(Virginia Woolf)著;李根芳譯

出版年:2019[民108]

出版社:漫遊者文化出版 大雁文化發行

出版地:臺北市

格式:EPUB 流式

ISBN:9789864893317

分類:歐美文學  SDG5 性別平權  

附註:經典新譯.百年珍貴影像復刻版

借閱已滿,目前 0 人預約

內容簡介

「同一個人,沒有分別,只是轉換了性別。」
身體是一個容器
性別是流動而連續的
 
穿越三百年的時空,經歷忽男忽女的變身冒險──
早在1928年,吳爾芙就已寫下現在才鬆動的性別價值觀
書中描述的「性別流動」意識,遠遠超前它所在的時代
 
16世紀末的年輕貴族歐蘭多容貌俊美、性情陰柔,深受伊莉莎白女王鍾愛。
在三十歲那年,他被愛人背叛、欲將人生寄情於詩作卻又遭受無情的批評。
他看破人生,認為一切都毫無價值。愛情和雄心壯志,女人和詩人,全都是一場徒然。
 
他自請赴土耳其擔任大使,卻在封爵盛宴後的一場戰亂中陷入昏睡,當他在七天之後醒來,竟發現自己變成了女人……隨之而來的改變是:無法保有財產、寫作的限制,以及婚姻。
 
歐蘭多的一生跨越三個世紀,經歷兩種性別,場景橫跨歐亞兩大陸,更置身於無數的性別角色變換。她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男人、一位詩人、一位懂時尚的女人,也是一位傳統維多利亞時代女性。
 
◆這不是另一場紙上思想實驗,而是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的現實◆
 
or∣and,性別流動:性別角色可以自由選擇
歐蘭多直到三十歲為止是個男人,然後變成了女人。
她既是男的,又是女的;她知道男人和女人各自的祕密,也兼具兩者的弱點。
他先是男人,而後是女人;先是愛人,而後慢慢學著被愛。
剛變成女人時,她還不改慣性愛著女人;想要外出不得不女扮男裝時,又被女人愛上。
作為男人,他被女人欺騙;變成女人後,換成她欺騙男人。
當她愛上男人,她驚訝地發現男人像女人一樣奇特而細膩;
而對方也從歐蘭多身上感受到,女人其實也像男人一樣包容且直率。
原來,一個人身上不只有一個性別;
原來,男女身上不僅有別,也有彼此共通的特質;
性別只是一種扮演,而非天性,是可以隨時流動變化的。
 
身分扮裝:生命經驗的雙重拓展、多元的價值、多重的身分認同
歐蘭多在扮演不同性別角色上,就像她的名字「Or∣ando」一樣遊刃有餘,
跳脫陽剛/陰柔二元對立的僵硬束縛,充滿了多重選擇與並存的可能性:
──穿馬褲時表現得誠實正直,換上裙子嬌媚迷人,同時享受來自男女兩性的愛情。
她的性別更換的頻率,遠比那些始終只穿著同一性別服裝的人來得更加頻繁。
這讓她獲得了雙倍的好處,生活的樂趣因此增加,人生經驗也變得更加豐富。
原來,「穿著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,也改變世界對我們的看法」。
原來,我們對世界的看法/世界對我們的看法,不會是固定,也不需要固定。
性別的流動,多重的身分認同與生命經驗拓展,這是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的現實。
 
愛人的家族肖像:具現性別流動的史詩
吳爾芙將這部作品獻給激進的小說家兼詩人,也是她的同性伴侶、著名的「西辛赫斯特花園」的創造者──薇塔.薩克維爾–魏斯特(Vita Sackville-West)。《歐蘭多》就是以薇塔為藍本寫出的傲世傑作,書中並搭配多幀薇塔及其祖先的照片。薇塔本人的世界非常多采多姿,她是作家、貴族、旅行者、女同性戀者、母親、外交官的妻子……作為多重身分認同的代言人,再恰當不過。
 
家族相片的真實性,既模糊了《歐蘭多》虛構(小說)/傳記之間的界線,也呼應了主角性別流動的內在真實:同一個人,相似的容貌,只是轉換了性別,具現了這場橫跨三百年的性別流動史詩,暗示每個人的血液中都繼承了先祖的陰性與陽性特質,每個人身上都有男性與女性。
 
吳爾芙以歐蘭多表達了她對薇塔的愛情私語,薇塔的兒子奈及爾•尼柯遜(Nigel Nicholson)說,這本書是「文學史上最長也最迷人的情書」。
 
不過,照吳爾芙自己的說法,這本小說也是「一個玩笑……一個作家的假期」,一部讀之令人心喜的作品。
 
【特別收錄】
多幀1928年初版「吳爾芙祕密情人珍貴家族照片」
酷兒女神∣蒂妲‧史雲頓(Tilda Swinton)
 
英國才女∣珍奈.溫特森(Jeanette Winterson)──專文推薦
師大翻譯研究所教授 李根芳──導讀
張小虹、耿一偉、蔡詩萍、柯裕棻、李屏瑤──經典推薦
 
名家讚譽
 
「完美的傑作。」─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,多麗絲・萊辛
「《歐蘭多》是撫慰每一個人的枕邊書。」──酷兒女神,蒂妲‧史雲頓
「性感、挑逗又撩人。」──英國才女,珍奈.溫特森

作者簡介
 
維吉尼亞.吳爾芙(Virginia Woolf 1882~1941)
 
二十世紀重要的英國小說家、散文家,也是文學史上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;她與倫敦文友創辦「布倫斯伯里文化圈」並在其中扮演要角,對二十世紀初期的英國文化影響極深。
 
吳爾芙出版多部長篇傑作,包括《達洛維夫人》,乃至充滿詩意與高度實驗色彩的《浪潮》。她同時也著墨於文學批評、短篇故事、傳記與報導寫作,包括充滿戲謔顛覆意味的《歐蘭多》,《自己的房間》《三枚金幣》則是激昂的女性主義論文。
 
吳爾芙天性敏感,少女時因母親與姊姊離世遭受精神創痛,之後長年受憂鬱症所苦,並於六十歲時投水自盡。
 
譯者簡介
 
李根芳
 
英國薩塞克斯大學英美文學博士,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。研究興趣為文化翻譯、批判理論、性別議題與旅行文學等。發表論文散見於中外學術期刊,如MELUS、Inter-Asia Cultural Studies、《中外文學》等,著有《不安於是:西洋女性文學十二家》,譯著包括《反對愛情》 (Laura Kipnis’ Against Love)、《勘誤表》 (Georger Steiner’s Errata)、《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》(John Storey’s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)等。

  • 【推薦序】《歐蘭多》:吳爾芙最為越界犯規的一次實驗
  • 【導讀】雌雄莫辨的心靈,開啟多元價值的可能
  • 前言
  • 第一章
  • 第二章
  • 第三章
  • 第四章
  • 第五章
  • 第六章